孕37周: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

2008-05-21 09:25:14出处:太平洋亲子论坛作者:佚名

我要分享

   正常位置的胎盘自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,是妊娠晚期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并发症,往往起病急、进展快,如处理不及时会引发严重后果,如DIC、肾衰及产后出血等,危及胎儿生命。为了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、诊断、处理与母儿预后关系,现将16例胎盘早剥进行临床分析。结果报告如下。

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

胎盘早剥16例临床分析

  1 临床资料

  1.1 发病率 1987年1月~2001年12月,14年间我院分娩总数5600例,发生胎盘早剥16例,发病率为2.86‰,其中妊高征557例,占分娩总数的9.95%,发生胎盘早剥11例,占胎盘早剥总数的68.75%。

  1.2 年龄及胎次 年龄最小的22岁,最大的42岁,以23~30岁最多,占81.25%;初产妇占87.50%,经产妇占12.50%。

  1.3 孕周 34~37周占25.00%,37~41周占68.75%。42周以上占6.25%。

  1.4 实验室检查 16例中血红蛋白50~80g/L占12.50%;80~90g/L占31.25%,90g/L以上占56.25%。

  1.5 出血量 本组16例胎盘早剥平均出血量300ml,其中≥400ml者占31.25%,>1000ml者占12.50%,失血性休克占6.25%,需输血者占25.00%。

  1.6 胎盘早剥面积 16例中无胎盘全部剥离者;剥离2/3者占12.50%,剥离1/2者占6.25%,剥离1/3者占25.00%,剥离1/4者占56.25%。

  1.7 分娩方式 16例中行剖宫产者占62.50%,阴道正常产占31.25%,阴道手术助产占6.25%。

  1.8 产后出血 本组产后出血6例,其中阴道产2例,均用宫缩剂及按摩子宫促进宫缩奏效。剖宫产手术中无发现子宫卒中,产后出血2例,子宫壁注射宫缩剂,按摩子宫,效果满意。16例胎盘早剥均保留子宫。

  2 讨论

  2.1 早期诊断是关键

 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。胎盘剥离导致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,通常有胎盘后血肿形成,这种情况可以是自限性的;随着进一步的出血,胎盘后血肿增大,将胎盘从底蜕膜掀起,当剥离面积达1/3时,胎儿可发生窘迫甚至死亡。当剥离面积达1/2时胎儿多数死亡,胎盘早剥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,可分为轻、中、重度。轻度:轻微阴道出血,轻微子宫激惹,无凝血异常,胎心正常;中度:轻度到中度阴道出血,可能有高张性子宫收缩,母体血压尚能维持,母体心动过速,纤维蛋白原血症,胎儿窘迫;重度:通常有大量阴道出血,但可能是隐匿性的、伴触痛的高张性子宫收缩,母体低血压、低纤维蛋白血症。

  胎盘早剥的真正机理尚未阐明,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:

  (1)妊高征及慢性高血压为本病主要诱因,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,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,血液流至底蜕膜与胎盘之间,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。本组发病诱因为妊高征者11例占68.75%。(2)机械性因素可引起胎盘早剥。(3)宫腔内压力骤减,本组1例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,使子宫压骤然降低,子宫突然收缩,胎盘与子宫错位而剥离。

  2.2 诊断

  胎盘早剥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是伴有疼 痛的阴道出血。然而胎盘早剥的症状和体征因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变化,阴道流血和腹痛并不多见,要做到早期诊断,应关注以下几点:

  (1)无原因的胎心变化,同时伴有临产先兆。(2)无原因早产。(3)非羊水过多,非临产引起高张子宫。(3)阴道持续性少量出血。(5)B超显示胎盘后界限不太清楚的液性暗区,但阴性不能排除,胎盘比一般胎盘增厚。笔者认为妊娠晚期无原因突发贫血,排除营养不良,应视为胎盘早剥的早期症状,对可疑病例特别是隐性出血者应及时行B超检查。用胎心监护进行动态观察,是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。

  2.3 终止妊娠方式

  胎盘早剥一般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,因剖宫产是快速终止妊娠、抢救母子生命的有效措施;产妇一般情况好或轻型胎盘早剥者估计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,可考虑阴道分娩。不论何种方式,应先进行人工破膜以控制病情进展。对阴道分娩者严密观察血压、脉博、宫底高度、阴道出血及胎心音变化。如发现胎儿窘迫应立即剖宫产。本组剖宫产率为62.50%,术中无发现合并子宫卒中。术中、产后出血2例,经给宫缩剂及按摩子宫,子宫收缩良好。

  2.4 子宫胎盘卒中的处理 胎盘早剥时出现子宫胎盘卒中,首先用温生理盐水纱布热敷,按摩子宫,同时应用子宫收缩剂。

账户未绑定手机号

绑定 ×
绑定手机 ×